设立全国唯一的特殊综合保税区,着力打造特殊经济功能
2019年8月6日,国务院发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明确在临港新片区内设立物理围网区域,建立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作为对标国际公认、竞争力最强自由贸易园区的重要载体,实施更高水平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和制度。2020年1月1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5月16日,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挂牌成立,成为全国151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唯一一个特殊综合保税区。
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的挂牌运作是上海市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五个重要”要求,深入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形成开放型发展经济新动能的重大举措。其意义在于:一是围绕“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在创新海关监管模式、提升全球贸易及航运资源配置能力方面作出了重要探索;二是聚焦成为统筹在岸和离岸业务的重要枢纽,在保税物流、保税加工制造等基础功能上,进一步拓展离岸贸易、离岸金融、离岸数据等国际业务,为探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提供更多实践样本;三是采用了集中协调、挂图作战的工作模式,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一期围网任务,充分展现了临港人“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意志和决心。
(一) 特殊的监管模式和政策制度安排
1、特殊的监管模式。取消不必要的贸易监管、许可和程序要求。对于不涉证、不涉检的货物,采用径行提、发货模式;除涉及国际公约、条约、协定或涉及安全准入管理的货物,确需在“一线”验核监管证件外,其余在“二线”验核;对入境检验的货物,原则上在“二线”实施;对依法实施检疫的货物,原则上在口岸完成,经海关批准可在区内实施检疫等。重构全新的监管程序。在一线进出境环节,突出“一线放开”,货物径予放行;在二线进出口环节,将目前综合保税区的区内外企业双侧申报,改为区外企业单侧申报,区内企业免办申报手续;在区内管理上,海关取消账册管理,免于手册核销、单耗管理等海关常规监管;货物在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内不设存储期限;对区内企业实行企业自律管理,区内企业可依法开展自由中转、自由存储、自由加工、自由交易,海关不干预企业正常经营活动。
2、特殊的政策制度。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将实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税收制度和政策,对境外进入物理围网区域内的货物、物理围网区域内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易和服务实行特殊的税收政策,推进服务贸易开放与创新发展。同时,设立在临港新片区内、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外的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关键领域核心环节生产研发的重点企业,可依申请享受电子监管、创新检验检疫方式、简化海关手(账)册管理、试行企业集团化保税监管等海关特殊监管政策,区内区外产业联动发展优势显著。在统计制度上,改变原有实时、逐票统计的方式,采取由区内进出口收发货人按月向海关汇总传输上月进出境货物汇总统计表的方式,极大方便了区内企业,优化了营商环境。
2020年6月2日,临港新片区管委会正式发布了《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规划》和《关于促进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对外开放与创新发展若干意见》。
1、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规划。《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规划》结合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产业发展现状、资源禀赋和政策优势,明确产业发展思路与目标,提出重点产业和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芦潮港、小洋山岛以及浦东机场南部各区块产业空间布局,着眼于在岸业务和离岸业务统筹发展,重点培育国际供应链管理、国际高端制造及相关服务业、跨境综合服务业三大产业。到2035年,努力打造国际中转集拼中心、国际分拨及配送中心、国际订单及结算中心、全球销售及服务中心、跨境数字贸易中心、全球检测维修和绿色再制造中心、高端研发和制造中心、国际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国际大宗商品现货交易中心、国际融资租赁交易中心等“十大中心”,为探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提供更多实践样本。
2、对外开放与创新发展若干意见。《关于促进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对外开放与创新发展若干意见》以建设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最强的自由港为目标,聚焦货物和资金的高效便捷流动,深化制度创新。聚焦国际供应链管理、国际高端制造及相关服务业、跨境综合服务业三大重点产业,从贸易监管、金融创新、重点领域政策创新和财政扶持、综合保障等8个方面,提出了88条综合支持意见,提高企业运作效率,降低企业运作成本。
(一) 一批产业项目集中入驻
5月16日,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揭牌,宝武原料采购服务、上港集疏运中心、上药控股供应链项目、马士基亚太分拨中心项目等首批18个新入驻项目进行了集中签约。目前,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内新注册项目163个,注册资本金98.2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1个,正在推进项目123个,涉及跨境贸易、金融服务、国际中转集拼、航运服务、智能电子、复合材料、生物医药、功能平台等多种产业类型,预计投资金额151.3亿元。
(二) 国际供应链配套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
特殊综合保税区按照临港新片区内企业实际生产计划提供综合物流增值服务,采取“海运整批进境+VMI保税管理”的供应链集成解决方案,创造了更加有利的国际供应链服务配套环境,进一步降低了企业库存管理和资金占用压力,提升了经济效益。7月6日,针对区外重点外商独资企业卡哥特科亚太整车装配中心的业务模式特点,将首批Bromma吊具出区运抵卡哥特科临港新片区工厂流水线,开展加工贸易组装作业,标志着首个落地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的区内外产业联动项目正式启动。
此前,不少企业选择在新加坡完成全球集货,将各种税率、产地不同的产品部件在新加坡装配完成后再发往中国进行销售。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新政出台后,海关对区内的产品按照货物实际状态征税,且区内企业取消账册管理,如此便可大力推动区内组合加工及进口快消品的分装产业发展。经中国航空技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测算,该企业全球集货业务如落地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物流成本将节省50%以上。特殊综合保税区挂牌短短一周内,已经吸引了普洛斯集团、贝塔斯曼等跨国公司迅速签约,上述企业将依托洋山深水港区位优势和特殊的政策建设面向全球的产品国际分拨及销售服务中心。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正逐渐实现由“节点”到“枢纽”的战略性转变。
来源:上海临港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