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报精华摘要:首个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将亮相
7月21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分别关注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发布的消息。《决定》明确,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并取消社会抚养费等制约措施、清理和废止相关处罚规定,配套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此外,《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还重点关注了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消息。《方案》提出,直面市场主体需求,创新实施宏观政策和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财政部:把握发行节奏,发挥专项债券资金使用效益。财政部预算司副司长项中新20日在2021年上半年财政收支情况新闻发布会上透露,1-6月,全国地方已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14800亿元,发行进度较去年有所放缓。他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下一步,财政部将指导地方合理把握发行节奏,做好信息公开,发挥专项债券资金使用效益。(中国证券报)
海南自贸港先行,首个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将亮相。海南自贸港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三季度有望发布,这将是国内首个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此前表示,海南自贸港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起草工作已完成,正在履行相应程序。业内人士称,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是继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后的又一重要开放举措,将为我国万亿级服务贸易市场开启更大增长空间。(中国证券报)
人民币国际化“棋局”关键落子,浦东离岸金融体系擘画蓝图。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明确,“构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相匹配的离岸金融体系,支持浦东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发展人民币离岸交易”。在业内人士看来,“构建离岸金融体系”这一新提法,丰富了浦东新区的角色与定位。在上海构建离岸金融体系,对于吸纳国际市场对人民币资产日益扩大的需求、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更进一步意义深远。(上海证券报)
地方债发行市场化程度提升,发行利率屡次打破隐形限制。近日,多省市地方债中标结果出炉,北京6期地方债、湖北9期地方债中标利率均较下限上浮15BP,突破了与相应国债收益率利差为25BP的隐形限制。这是继今年6月广东、浙江等地方债发行利率打破隐形限制后,本月再次出现标志性突破。(上海证券报)
逾七成公司半年报业绩预喜,“周期”和“成长”齐飞。截至7月20日,沪深两市共有1712家上市公司通过临时公告、前期财报等方式预告2021年上半年业绩状况。据统计,预喜(包括预增、扭亏、略增、续盈)的公司有1201家,占比为70.15%,其中745家公司预增幅度超过100%,占比高达43.52%。(上海证券报)
A股董监高短线交易“众生相”:有人100股“买着玩”,有人“玩火”被立案调查。今年以来,A股市场有约160家上市公司董监高或其家属发生短线交易。多数当事人将短线交易归咎于“乌龙指”,并声称交易股票是自主独立判断,不存在内幕交易等情形,但部分案例的“巧合”和“精准”引人猜疑。在业内人士看来,短线交易的惩戒标准应进一步明晰。(上海证券报)
监管紧盯大股东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大股东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长期以来是饱受各方诟病的市场顽疾。尽管几年间,多部门联合行动,清理大股东占用资金行为,使得这一情况有所好转,但是,受融资环境变化、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近些年大股东占款现象仍时有发生,且形式呈现多样化趋势。本月以来,就有多家上市公司因为违规占用资金被罚。(证券时报)
大行欲轻装上阵,中收保卫战烽烟“四”起。中间业务收入是非息收入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将其稳住,并提升其在营收中的贡献占比,已成为几家大行今年的攻坚任务。据了解,今年已有大行在内部制定“中收规模和收入贡献占比不下降”、“中收同比增速和行业排名不下降”、“分行中收增幅不得低于全行平均水平”等任务,同时规划了具体实施路径。(证券时报)
禁炒作收入诱导消费,网络表演经纪迎新规。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官网发布公告,《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称“管理办法”)开始公开征求意见,该办法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管理办法对网络表演经纪活动及经纪人提出了资质要求,对经纪人员与签约网络表演者人数进行了规定;对于备受外界关注的网络打赏,管理办法要求禁止炒作网络表演者收入,诱导用户消费。
来源自 中国财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