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跨境资金收付便利,实现数字化的跨境支付结算模式

2019年8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明确支持在临港新片区探索实施资金收付便利的跨境金融管理制度。
结合新片区企业跨境收付特点,工商银行研发了区别于传统银企互联系统的、免系统对接的跨境支付结算模型,实现了企业自身系统上传文件、银行接收甄别、网银二次确认的无纸化结算模式。本案例亮点在于企业分支机构的变化无二次开发,同时无需对接API接口,仅是简单的文件格式约定,实现贸易便利化与无纸化。
一是逐步实现跨境结算由逐笔业务审查模式向主体监测转变,在银行“展业”和企业“自律”的基础上,对诚信经营的实体经济客户实施跨境贸易便利化服务。二是充分结合银行创新制度,结合开发能力实现在企业不进行二次系统开发的前提下,基于pain001格式的支付文件进行直联对接,完成批量上传批量支付。三是实现了对传统跨境结算模式的“三个摒弃”,摒弃传统的纸质传输、客户到店的结算模式,发展线上指令提交;摒弃登录银行系统,制作银行格式文件,发展系统直驱,省略中间环节;摒弃布放服务器,架设专线,实现公网对接,减少开支、降低准入门槛。
该系统对接服务模式,是继银企互联、SWIFT、EBICS之后,诸多大型企业青睐的银企对接方案。一是能够对标国际惯例提供符合企业风控和经营需求的结算支付系统,满足特斯拉等外资企业选择在华商业银行合作伙伴的核心诉求。二是该系统的落地,对银行服务大型及超大型跨国公司以及具有个性化资金结算需求的各类企事业单位形成良好标杆效应。三是在标准服务体系下实现个性化服务,对商业银行理解优质企业结算诉求、结算习惯以及需求焦点,不断优化现有结算产品提供了良好参照。四是作为人民币国际化、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对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改善营商环境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来源:上海临港 公众号